本文深入探访上海5家代表性高端会所,记录这座城市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业态创新融合,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消费新场景。


(首席记者 陈墨)在外滩27号的"罗斯福艺术会所",爵士乐手正在演奏改编自江南丝竹的现代曲目。这个由老银行金库改造的空间,2025年已举办132场文化沙龙。"我们保留了保险库门作为舞台背景,"艺术总监李明昊告诉记者,"但内容已经从商务应酬转向艺术鉴赏。"

这种文化转型正在重塑上海夜经济格局。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"文化主题会所"营收同比增长38%,客群中高学历人群占比达65%。最具代表性的是静安"百乐汇文化客厅",这个昔日歌舞厅如今集合了昆曲工作坊、非遗展示和文人雅集。
爱上海419论坛
"娱乐不等于低俗。"在浦东"观复雅集"创始人周颖看来,会所应该是文化传播的载体。她的团队将评弹表演与当代艺术展结合,每月举办的"海派文化之夜"一票难求。"上周的沪语rap专场,"常客王先生回忆,"连90后都跟着打拍子。"
上海龙凤论坛爱宝贝419
商业模式也在创新。记者在徐汇"衡复艺术俱乐部"看到,会员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累积积分,兑换艺术家私教课或限量版文创。"我们测算过,"运营总监张磊说,"文化黏性客户的续费率是普通客户的2.3倍。"
上海水磨外卖工作室
更令人惊喜的是传统技艺的活化。虹口"今潮8弄"的"戏曲酒吧"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用现代编曲演绎经典唱段,观众可以边品鉴黄酒边学习水袖动作。"这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,"95后顾客小林举起手机拍摄,"比单纯蹦迪有意思多了。"

从法租界的老洋房到苏州河的仓库空间,这场娱乐业态的升级运动,正在重新定义上海的夜晚。当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,"夜上海"有了更丰富的内涵。(完)